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35章 暗流(1 / 2)

鄄城拿下,北伐第一阶段的目标顺利完成,谢玄一面让各军就地征兵,一面向朝廷请求粮草辎重。

建康朝廷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次北伐会如此迅速,从淮河打到黄河,加起来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。

而此时桓伊才拿下襄阳北上,刚刚攻克魏兴,上庸,新城三郡之地。梁州刺史杨亮刚刚扫平益州全境。

消息传回南楚,百姓们欢欣鼓舞,特别是广陵,三阿,京口等地南逃而来的百姓,都觉得北伐胜利指日可待,自己有生之年必能回到故乡了。

但是与下层百姓的兴奋不同,各家门阀氏族却暗潮涌动。

谢安本来就因为肥水之战获得了巨大的声望,如果北伐再次成功,那么谢氏一门天下还有谁人可治。

北伐靡费太大,应当从长计议的传言开始在朝中流传,但因为此时谢安大权独揽,威望如日中天,这些言论根本没什么市场。

谢玄的奏章被迅速通过,建康朝廷再次加税,以支援两路大军北伐。

桓熙甚至派去使臣要给谢玄封康乐县公,假节,领七州诸军事。谢玄以北伐未成,坚辞不受。

刘牢之被任命为兖州刺史镇守鄄城。

朱序出任豫州刺史,分兵向西和桓伊的西府军一起攻伐豫州。

丹阳尹王恭,还有吏部尚书虞亮上书称,刘裕上次本来就是超阶提拔。桓熙只赐下一些金银,还有建康城内一座大宅而已。

天使在鄄城宣读圣旨时,北府铁壁营从上至下,除了刘裕个个面色铁青。

“侯爷,请接旨吧?”宣旨天使看着刘裕笑呵呵道。

“臣刘裕,谢陛下。”

刘裕面色如常,躬身接下圣旨。

天使面带嘲讽道:“恭喜刘大人,建康那处宅子可是当初的楚王府,群臣趋之若鹜呢。”

刘裕盯着这位三十来岁的秘书丞道:“你叫王国宝?出身太原王氏?还是谢氏的女婿?”

王国宝笑道:“呵呵,刺史大人要如何呢?”

刘裕翘了翘嘴道:“没事儿,日后说不定还要多多仰仗大人。”

本来功劳巨大,结果朝廷营主连个官都没给升,这让铁壁营上下都感觉无光。

连刘牢之准备好的庆功宴都没有吃,铁壁营连夜拔营东归。按照谢玄的命令,从东平郡出发攻略青州。

“德舆,老夫戴罪官场三十载,朝廷中这些糟烂事你要习惯。”

刘裕笑着道:“老大人,我对此早有准备。没办法,出身太差。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。”

铁壁营出发,送行的却只有朱序。

刘牢之正在城内隆重招待天使王国宝,只因为他两大氏族的出身。

“刘大人,那个侯爷要走,您怎么不去送送?”

王国宝端着酒杯笑问。

刘牢之闻言顿了顿,而后一脸不忿道:“刘德舆这个家伙,能力很强,但是过于迂腐了。”

“哦?”王国宝好奇道。

“他居然不让我手下军士收缴战利品,说什么不拿百姓一针一线。”刘牢之撇撇嘴道:“他也不想想,要是这样做,以后谁还给我刘牢之卖命?

可是大帅也信了他的邪,铁壁营的规矩要降三等全军执行。您说,这不是瞎整吗?你的人吃糠咽菜,还不让别的弟兄吃口肉?”

自从谢玄的军纪下发,刘牢之就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,直到这次遇见刘裕。

刘裕虽然和刘牢之在北府军官职相同,但刘裕还是正三品刺史,前锋营不少违纪的兵士都被刘裕处罚了。这才让刘牢之牢骚满腹。

通过和刘牢之的谈话,王国宝敏锐地发现北府军绝不是铁板一块。

除了刘裕,剩下的几位北府军大将都是流民出身,各有各的弱点,有的贪财有的好色,这些人都有各自的诉求。

......

一路回到东平,刘裕和刘穆之两人在郡守府的书房彻夜长谈。

刘穆之面色严肃道:“德舆,从你这次的封赏中,我有些不好的预感。”

“什么预感?”

刘穆之缓缓道:“安石先生可能要压不住了,朝堂上已经暗流汹涌。否则你作为北府军东路前锋,怎么会只捞到一个破院子。”

刘裕笑道:“道和也成熟不少。这次必然是门阀们的一次试探,看看安石先生的心意。

这些世家不会眼睁睁看着谢氏主导的北伐成功,否则当初太祖皇帝折戟枋头都当上了皇帝,那谢氏北伐成功,又当如何呢?”

刘穆之小声道:“那你说安石先生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呢?”

如果是刘裕已知的历史,那谢安肯定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